吉林大学两院全职院士简介

发布时间:2024-08-15 11:47:45  来自:欧宝棋牌 浏览次数:1

  1931年9月3日生于浙江绍兴。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吉林大学教授,曾任吉林大学副校长,国家教委超分子结构与谱学开放实验室主任等职。

  主要从事高分子化学与聚合反应动力学,超分子化学与层状膜组装的研究,运用模型与概率函数建立了聚合反应机理与分子量分布的定量关系,共聚物的链段结构与反应机理的关系等反应统计理论,用顺磁共振研究本体聚合中自由基活性的变化,提出了扩散模型。20世纪80年代末,从事超分子化学的研究,应用分子间的弱作用力,如静电作用力、氢键、配位键等构建有明确界面的层状功能膜、纳米微粒以及材料表面图案化。开展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开展有机高分子与细胞的界面作用及其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研究,开展基于分子识别的抗氧化硒酶模拟物研究等。于1998年、2001年、2004年主持三届超分子国际香山会议,以推动国内外超分子化学的发展。专著有《聚合反应微观动力学》、《超分子层状结构》等。曾获1989年、2004年、2009年、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各一项,并获发明专利10余项。

  徐如人(1932年3月16日生),浙江上虞人,195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任职于吉林大学化学系,1979年任教授,1985任化学系主任、合成与催化研究所所长等职。曾任第六、第七、第八、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第九届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他是我国“无机合成化学”学科的创建者与奠基人,水热合成化学的开拓者。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现代无机合成化学”学科的科学体系,是国际著名的分子筛与多孔材料科学家,第十五届国际分子筛大会主席。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4次,国家教委与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次,1995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化学奖,1998年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和模范教师称号,2016年获首届“吉林大学终身成就奖”,2017年获首届“中国分子筛终身成就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50余篇,出版中英文学术专著16部。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TWAS)院士。

  林学钰,女,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学家,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37年出生于上海,祖籍福州。党员。

  1957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1980-1982年在美国爱达荷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州大学进修, 1990年在澳大利亚科学工业研究院(CSIRO)任高级访问学者。

  早年从事地下水管理模型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使我国地下水管理工作进入系统化、模型化、定量化的新阶段。在区域和城市地下水资源评价、水流模拟、预报研究方面取得多项成果, 并建立了我国最早的一批地下水水质模型。近年来在地下水污染机理和微生物治理地下水污染理论方面做了系统研究,是我国最早从事环境水文地质和地下水资源管理研究的学者之一。

  先后主持完成国家、部(省) 级科研生产项目70多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其中国家六·五科技攻关项目 “石家庄市地下水资源科学管理”、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和“国家技术标准---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水文地质部分)”等均获地矿部科技成果一等奖,并分别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一项和三等奖三项,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共参与出版学术专著19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作为国家水文地质学首批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迄今已经和正在培养博士生71名、硕士生68名、博士后27名。参加和主持过多次国际学术会议,是第28和30届国际地质大会环境水文地质分会的召集人和1998年“未来地下水危机国际会议”学术委员会主席。多次参加美、欧、澳洲等有关国家的学术会议或进行互访。

  曾被评为吉林省优秀员、特等劳模、“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方面技术人才”,获“吉林英才”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男,1938年7月18日生,吉林省怀德县人。1965年吉林大学固体物理专业研究生毕业。现任Diamond Depos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杂志的国际学术顾问、Superhard Material编委和6种国内杂志的编委。中国物理学会理事,中国物理学会高压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吉林省物理学会理事长,连续四次被聘为国际地球内部物质的物理性质委员会委员,1995年当选为国际高压科学与技术协会执委,1997年当选为该协会副主席。1985年被评为吉林省拔尖人才,1990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物理学与天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吉林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生指导教师,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邹广田教授主要是做于高压相变与压力导致的新效应、地球及行星内部物质的高压、高压实验技术、超硬材料和多功能高压相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发表论文358篇,专著4部,获发明专利3项,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冯守华,男,1956年3月生,吉林磐石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吉林省科协主席。国际溶剂热与水热化学协会主席,国际材料研究通报编委,国际固体化学杂志编委,国际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杂志编委。首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无机合成与材料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在无机功能材料的合成化学、新概念半导体合成、生物水热化学三个方面取得了创新和系统的研究成果。围绕新材料的合成,新合成路线的开发与形成机理的探索三方面问题,在无机合成与材料化学的前沿领域中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主要贡献是发展了功能无机材料的水热合成新路线,系统地开展无机功能材料水热合成化学研究,制备并发现新的三重混合价态和原子尺度p-n结,获得一批新型无机功能材料,揭示了功能无机材料和生物分子水热合成反应的规律。主持973,863及国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研究课题。已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任露泉,男,汉族,1944年生,江苏铜山人,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67年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拖拉机专业,1981年获吉林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1年被评为教授,1993年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曾先后担任吉林工业大学农机学院院长、科研处处长、副校长、党委书记等职,2000年五校合并后任吉林大学副校长、校学术委员会主任等。现任吉林大学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汽车底盘集成与仿生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和徐工集团等大规模的公司相关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国际仿生工程学会(ISBE)荣誉主席、国际地面车辆系统学会中国国家代表(AAAE)、中国农机学会(CSAM)和中国现场统计学会(CAAS)名誉理事长,还兼任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JBE)、Droplet、《农业机械学报》和《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主编。

  长期从事仿生科学与工程研究,发现生物遇黏不粘和生物耦合现象,开拓地面机械仿生研究新领域,提出脱附减阻和多元耦合的仿生理论,研发不同于传统理念的多种仿生技术与产品,并应用于机械、材料、制造、能源、轻工、军事、航空航天、健康等多个工程领域。先后任国家“跃升计划”重大专项(1.95亿)、国家“仪器开发”重大专项(5009万)首席科学家,授权中国、美国和欧盟发明专利100余件,出版著作5部,发表SCI论文30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2项,其中国家奖4项。组织创建“仿生科学与工程”一级交叉学科、吉林大学仿生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仿生工程学会和JBE;培养博士(后)150余人,这中间还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特聘专家、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国家杰青、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优青等国家级人才20余人。

  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5年被评为中国机械工业科技专家,1999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6年获中国农业机械发展贡献奖,2007年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特殊贡献奖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获吉林省科学技术特殊贡献奖,2016年获吉林大学(力旺)杰出科研贡献奖,2017年获《农业机械学报》杰出贡献奖,2021年获改革开放40年中国农业工程杰出贡献奖,2023年获吉林大学(力旺)终身成就奖。

  张希,男,汉族,1965年12月出生,党员,理学博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吉林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

  于吉红,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吉林大学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主任,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高等研究院资深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1985年至1995年在吉林大学化学系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5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1996年至1998年先后在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和日本东北大学物理系做博士后研究,1999年晋升为教授,2001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4年受邀为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客座教授,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6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9年当选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2020年当选香港高等研究院资深院士,2021年当选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曾任英国皇家化学会Chemical Science副主编(2012-2020),2021年起担任美国化学会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JACS)执行主编,现任《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和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主编,Chem. Rev., Acc. Chem. Res., J. Am. Chem. Soc-Au, Adv. Mater., Chem, Matter, ACS Nano, Natl. Sci. Rev.等国际期刊编委/顾问编委。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学会分子筛专业委员会主任,第九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等。

  男,1935年7月生,福建省福州市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56年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汽车拖拉机专业。现任吉林大学汽车学院名誉院长。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委、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邀理事,吉林省暨长春市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吉林省暨长春市科协副主席,吉林省工程咨询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国际交通与安全科学协会(IATSS)专家顾问,《国际车辆动力学》(Vehicle System Dynamics)编委。曾任美国密执安大学运输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国际太平洋汽车工程学会第五届年会技术委员会主席、世界汽车工程学会(FISITA)第25届年会技术委员会主席、吉林工业大学副校长。

  郭孔辉是我国汽车行业著名专家,在国内外同行中享有很高的声望,在汽车系统动力学及其相关领域造诣精深。在轮胎力学、汽车动力学以及人—车闭环操纵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是我国最早把近代系统力学与随机振动理论引入汽车科学研究的学者。在汽车振动与载荷方面系统的具有开创性的著述在国内外都有重要的影响。也是我国汽车操纵稳定性、平顺性、制动与驱动稳定性以及轮胎力学等学术领域的主要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五十年来他一直不间断地进行着汽车科学技术的系统研究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曾经主持了多种新型汽车的开发与多项行业重大课题的研究,取得了大量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获国家及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50余篇,出版两部专著,同时为我国汽车工业培养了大批高层次科技人才。

  李元元,男,汉族,1958年10月出生,广东梅县人,1981年11月加入中国,1973年10月参加工作,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吉林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

  1973年10月上山下乡参加工作。1981年11月加入中国。1982年6月本科毕业于湖南大学铸造专业,1987年6月硕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铸造专业(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方向),1998年7月博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制造专业(在职攻读)。1982年6月至1984年8月在湖南大学机械系铸造教研室任教。自1987年6月起在华南理工大学机械系(现为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任教。1992年1月晋升副教授,1993年12月破格晋升教授,1998年12月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92年12月任铸造及复合材料研究室副主任;1994年任机电工程系副主任、校党委委员。1997年2月至5月作为高访学者赴德国柏林工业大学金属物理所从事合作科研。1998年任金属新材料制备与成形研究开发中心主任;2004年10月任金属新材料制备与成形广东省重点实验室主任;2006年6月任金属新材料制备成形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2008年5月任金属材料高效近净成形技术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主任;2009年12月任国家金属材料近净成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1998年12月任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校党委常委;1999年3月至2000年11月兼任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1998年3月至2003年2月任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03年9月至2011年12月任华南理工大学校长、校党委常委。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任广东省第十届政协常委。2011年9月至2018年10月任吉林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常委(2017年4月起任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任吉林省十届委员会委员。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任吉林省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任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13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9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教育培训计划”,200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先后被评为广东高校“七五”期间先进科技工作人员(1991年),广州百名教育新秀(1991年),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2年),广东省第三届丁颖科技奖(1993年),第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1994年),第二届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1995年),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1995年),光华科技基金三等奖(1995年),广东省高校优秀党员(1996年),广东省优秀中青年专家(1996年),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先进个人优秀奖(2001年),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先进个人(2002年),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人选(200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2002年)等。2005年被英国格拉摩根大学授予名誉科学博士学位,2013年被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聘为名誉教授,2015年被韩国汉阳大学聘为名誉教授,同年,被俄罗斯军事科学院聘为名誉院士。作为负责人所带领的学科团队先后被评为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团队、广东省高校第一批“千百十工程”先进团队、广东省先进集体、教育部创新团队。

  林君,勘探地球物理与探测装备专家。吉林通化人。1982年1月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应用地球物理专业。现任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部学部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地球物理探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地球信息探测仪器重点实验室主任,自然资源部地球探测技术及仪器重点实验室主任。

  长期致力于地球物理探测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和仪器装备的自主研发,创新发展了航空和地空移动平台电磁探测、核磁共振地下水探测和分布式地震探测的理论、方法技术与核心装备,研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空协同时频电磁探测系统、ATEM系列瞬变电磁仪和分布式无缆遥测地震探测仪器装备等成果得到普遍推广应用。主持创立并建成了国家地球物理探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地球信息探测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推进了地球探测装备自主研发与成果转化,为突破地球深部资源勘探技术瓶颈、打破高端地球探测装备被国外垄断、推动我们国家地球物理探测技术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领导创建了以地球物理探测仪器为特色的仪器科学与技术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培养出了一大批地质仪器行业领军和骨干人才。

  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均排名第一),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12项,第一作者出版专著教材10部,发表论文396篇,授权发明专利46项。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地矿系统先进工作者,第十五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湛江一儿童闹脾气躺马路中间被轿车碾压 警方:孩子已就医,“没有很大问题”

  阿司匹林再“立功”!哈佛医学院最新:10万人数据,长期低剂量服用能预防癌症,尤其是这类人

  拒绝悬挂中国国旗的台湾酒店,正遭全网,被多家平台下架订房功能,网友称永不入住

  网传某县级市教师聘用公示名单,11个人全是985院校,3个清北4个浙大!

  今秋付费用户将能使用GPT-4o高级语音模式,测评和官方报告都提到了吓人之处

联系方式

  • 联系人:

    郭骞

    热线:

    18623906877

  • 邮箱:

    974178014@qq.com

  • 公司地址:

    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南一环路与杏山大道交叉口向南300米路东

欧宝棋牌主要产品有:旋耕机、旋耕施肥播种机、免耕施肥播种机、花生收获机、打捆机、地膜回收机等,欢迎新老客户前来选购!详情咨询:郭经理 18623906877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欧宝棋牌 技术支持:ob欧宝体育棋牌 网站地图 XML 备案号:豫ICP备19007565号-1


扫一扫访问移动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