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我国14位院士离世他们才是最该追的星

发布时间:2024-08-16 15:34:30  来自:欧宝棋牌 浏览次数:1

  据“东华大学”微信公众号4月12日消息:郁铭芳,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4月12日12时3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3岁。

  毫无疑问,在新中国70年奋斗史中,在科技强国道路上,这些谢幕转身的科学家们刻下了自己的姓名,印上了自己的足迹,他们习惯将名字深埋于泥土,却联手塑造了你我今日的世界。

  1月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叶轮机械与动力工程专家蒋洪德,因病在京逝世,享年78岁。

  他长期从事叶轮机械内部流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对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和电力工业技术进步等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一次,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四次。

  作为老师,他时常教导学生安心科研、心系中华:“作为国家支柱产业之一的能源工业,其市场不能完全被外国占有,要一直地自主创新,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勤勤恳恳、有恒心和毅力,不被眼前的利益所诱惑,最终给国家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著名神经药理学家、中国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池志强,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1月7日1时43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5岁。

  池志强是我国神经药理学学科的开拓者之一,在抗放射损伤药物、神经系统药物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一生奋战在科研一线,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国防科工委重大成果二等奖、献身国防科学技术事业荣誉证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

  1月19日上午9时31分,87岁高龄的我国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方守贤院士在京离世。

  方守贤长期从事加速器科学技术前沿研究,是我国高能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曾领导团队建造了我国第一台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开启了我国基于粒子加速器的高能物理实验研究。曾获199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78年科学大会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和2013年国际粒子加速器大会终身成就奖等奖项。

  他曾说:“科学也需要决策,特别是大科学工程。这就像找矿,必须得找得准。”

  中国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电子显微学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方华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1月24日21点27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公开资料显示,李方华先生主要是做衍射物理、高分辨电子显微学和晶体学研究,在高分辨电子显微像的衬度理论和图像处理理论与方法研究、微小晶体结构测定、原子分辨率晶体缺陷测定以及准晶体学的研究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孙儒泳,因病于2020年2月14日在广州逝世,享年93岁。

  孙儒泳常年从事生态学教学和科研,撰写和参与撰写的专著、译著、高校教材等共16种,所著的《动物生态学原理》获第二届高校教材评审全国优秀奖和1992年全国教学图书展一等奖。他以8个季节的实验资料,证明地理上相距仅110公里的两个种群间存在着静止代谢率的地理变异,从而为兽类提供了地理物种形成假说的生理生态学证据;同时,提出了地理变异季节相的新概念。

  他曾评价自己“不是天才,甚至算不上聪明。优势只在于一旦确定目标就兢兢业业,从不左顾右盼,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家段正澄,2020年2月15日因新冠肺炎救治无效而逝世,经享年86岁。

  公开资料显示,段正澄教授在自动化、数字化加工技术与装备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研发技术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的创新性成果。曾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授权专利19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湖北省劳模、湖北省先进教育工作者和湖北省先进科技工作者。

  “做研究要耐得住寂寞,不能外面来一个脉冲,自己就要震荡。”段正澄说,从事科学研究,贵在长时间坚持,不折不挠。

  中国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分析化学家、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周同惠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2月23日5时58分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逝世,享年95岁。

  周同惠长期从事药物分析方法学的基础研究,开展中草药有效成分分析方法的研究、药物代谢及代谢产物的分析与鉴别判定的方法的研究,领导研究建立了运动员禁用的五大类100种药物的分析及确证方法,创建检验测试中心,兼任主任,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使我国成为亚运会历史上第一个由承办国独立进行仔细的检测的国家。他组建国家药物及代谢产物分析研究中心,为发展我国自己的创新药物发挥重要作用。

  他认为,药物分析工作者要不断努力充实自己,博采众家之长,紧跟科学的发展和进步,才能充分的发挥分析化学作为科学技术的“眼睛”和“先行官”的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公路工程领域著名专家沙庆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2月23日20时58分在京逝世,享年89岁。

  上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他曾在亚非6国进行了7次援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里,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为祖国赢得荣誉。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他先后主持了“七五”至“十五”期间的多项国家和行业科技攻关项目,自主研发了路面材料强度测试仪器及试验方法,首次根据我们国家工程实验数据完成了京津塘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并创立了我国高速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强基、薄面、稳土基”的设计理论与方法。其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公路建设领域的诸多空白,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为实现我国交通强国的宏伟目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他曾有一个习惯,只要是他设计的公路,都要自己走一遍,以检查路面质量。由于沥青路面吸热,夏天的地面温度能达到60℃,他穿着四五斤重的特制厚底鞋,一走就是十几公里。他曾说:“我觉得为国奉献永远是我的天职,路永远走下去,让它在我的脚下不断地伸延,伸延。”

  我国著名农业工程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农业大学教授蒋亦元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2月24日16时18分在哈尔滨不幸逝世,享年92岁。

  蒋亦元院士一生致力于农业装备研究,长期在科研教学第一线,历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及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农业机械学报》与《农业工程学报》副主编、国家级农业机械化工程重点学科带头人。

  回顾一生经历时他说:“一个人若能够把自己的一生看作一个整体,就能够激发出自身潜在的勇气和能力,就能够在人生的岔路口做出正确选择,把握自己的命运。”

  中国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大地测量学家、教育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宁津生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3月15日16时06分在武汉逝世,享年88岁。

  宁津生院士是我国著名大地测量学家,宁津生长期从事大地测量领域的研究,被誉为“大地之星”,他编著了《测绘学概论》等多部教材,并曾参与编写“院士科普书系”、《中国大百科全书》、《大辞海》等,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奖。

  他长期从事物理大地测量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项目,他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与人合作编著和翻译出版教材、专著和外文文献15部,发表论文200余篇。

  “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至少要有一桶水。”宁津生常说。重力测量涉及数学、物理等,学生学起来感到很困难,但宁津生能深入浅出地讲述这些高深枯燥的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道增,因病于3月19日在北京去世。

  李道增专精于剧场设计,通晓中外剧场的历史发展,北京天桥剧场、中国儿童剧场、新清华学堂等均为其代表作。他曾出版长达150万字的巨著《西方戏剧·剧场史》,成为国内首部跨戏剧与建筑两个学科的学术专著。

  1980年,为填补国内空白,他开设环境行为学、西方剧场发展史两门研究生新课程;提出“重视生态在规划中的作用”等新观点;为我国建筑师执业、建筑学本科生学位制国际化进行铺垫。

  他坚持中国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形成了“新制宜主义的建筑观”。他曾表示:“文化是建筑的灵魂,是最根本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植物资源与植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周俊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3月27日12时39分在昆明逝世,享年89岁。

  周俊院士率先在国内系统地开展植物配糖体和植物环肽研究,对人参、重楼、天麻等属的100余种植物三萜、甾体、酚类、环肽、生物碱及配糖体的结构可以进行研究,发现新化学成分500余个,研究了植物系统及地理分布的关系,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4项,编著出版了《橡子》和《中国油脂植物》。所研究的盾叶薯蓣、秋水仙碱、天麻素、宫血宁等成果已实现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三、四等奖、云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吴征镒植物学奖杰出贡献奖等奖项。周俊院士创立了我国植物化学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培养了一批杰出的学术带头人,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曾表示,自然科学有成千上万的科学门类,其中,最美丽的是植物,“研究植物的科学是美丽的科学”。

  骨科专家、中国人民骨科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卢世璧于2020年3月28日逝世,享年90岁。

  他在国内首先开展了人工关节的系列研究和临床应用;首先开展了火器性神经损伤自体神经束间移植术及周围神经再生趋化性研究;研制了化学去细胞神经移植并应用在临床;首创脊髓后根切断对不同方法修复神经后,神经错接率的定量观察;首创形状记忆合金棒治疗脊柱侧弯;第一个研制成功国产CPM机;首先采用微波热疗治疗骨肿瘤;在国内最先建立冷冻干燥骨库等。

  他先后参与了1966年邢台地震、1975年营口地震、1976年唐山地震、2008年汶川地震等四次大地震的救援工作,是全国抗震救灾优秀员、全国抗震救灾模范。在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中,自进入灾区,卢世璧已马不停蹄地检查、救治了几百名伤员。但他还总埋怨自己行动太慢:“我走得快一点,或许就能多救一个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郁铭芳,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4月12日12时3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3岁。

  郁铭芳,1927年10月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鄞县。1948年毕业于上海私立东吴大学。曾任上海合成纤维研究所所长兼总工程师。20世纪50年代,参加筹建我国首家自行建设的合成纤维实验工厂,纺出了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根合成学纤维,成为中国化纤领域的奠基人和学科带头人之一。

  1960年起先后主持多种化学纤维的研制,并获得多项国家省部级科学进步奖。在反复论证、多方准备的前提下,率先提出关于喷丝成布科技攻关重点项目的建议。

  1990年投身于92、93年度上海市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年产7万吨聚酯切片的建设工作,该项目对于根本改变上海纺织化纤原料依靠外来供应的局面具备极其重大的意义。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2年,在获“光华工程科技奖”后,他曾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科技工作人员,在过去的50多年里,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工作。”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拨打新闻热线,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诚邀合作伙伴。

  共话山东新发展|叶峻:建立北方总部形成核心技术领域集群 吸引信息化领域高端人才

  共话山东新发展丨姚军:华侨城集团计划投资至少1500亿 助力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

  共话山东新发展|许荣茂:加强山东和香港合作 希望香港青年人到齐鲁大地感受蓬勃生机

  共话山东新发展|董明珠:创新发展应是人才的集聚和培养 愿为山东建设做贡献

  权威发布|山东计划在山东大学以及齐鲁工业大学等26个省属高校部署建设74个基站

  权威发布|山东出台5G基站低谷储能电价政策 预计年减轻电费负担2400万元

  山东省召开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视频会议 稳妥有序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更加深入扎实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新增4趟山东环行列车,烟台至杭州东首开“复兴号”列车 全国铁路7月1日起实施新图

  政能量丨山东:稳妥有序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更加深入扎实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我省召开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视频会议 稳妥有序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更加深入扎实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权威发布|山东从八个方面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力度 全力支持重点群体创业就业

  问政追踪丨督导黑臭水体现场 临沂市长追问住建局局长:干不成免你职 我辞职

联系方式

  • 联系人:

    郭骞

    热线:

    18623906877

  • 邮箱:

    974178014@qq.com

  • 公司地址:

    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南一环路与杏山大道交叉口向南300米路东

欧宝棋牌主要产品有:旋耕机、旋耕施肥播种机、免耕施肥播种机、花生收获机、打捆机、地膜回收机等,欢迎新老客户前来选购!详情咨询:郭经理 18623906877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欧宝棋牌 技术支持:ob欧宝体育棋牌 网站地图 XML 备案号:豫ICP备19007565号-1


扫一扫访问移动端